厘清迷茫,坚定方向

——《管理经济学》课后有感

撰稿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EMBA学员虞德君

    《管理经济学》是上学后的第二门课,拿着课本预习的时候,感觉无比头疼,一方面觉得教材已经尽可能的浅显易懂了,一方面读下来又毫无所得,带着这种忐忑走进了课堂,四天时间仿佛眨眼而过,不愿结束大概是结课后最大的愿望。

 

    教授当得上“经验丰富”,开场、讲上课规则,已然让人放松,我们这群人都不是小孩子,自然晓得上课的规矩,而教授所讲,自然诙谐,在笑声中,首先让我放下了“防御”,听课本就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才能事半功倍,这一招以后做培训用得着了。

 

    四天课程中,贯穿始终的,是教授常常提及的思维训练,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案例分析,他都带着我们一层一层递进,一层一层追问,力图领着我们通过现象表面,看透其后的经济学规律和实质。以前也在其它管理学课中听老师讲及“追问是管理的艺术”,这一次在课堂上深刻体验到什么是追问的艺术,我想这对于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最让我触动的还是教授讲到“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又学什么”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冲击和启迪。无需讳言,于我而言,文凭及其“标签化”,是一个“刚需”,但我知道,我只需要循序渐进,完成学业,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既然是结果,那就不是上学的真正目的,教授讲为什么要花钱上大学,生动演绎了经济学者将具体现象抽象为一般理论的精妙之处。而后讲到上大学学什么,讲到批判性思维,讲到思维训练,那一刻,我忽然有所得。

 

        从拿到通知书,到破冰之旅,到第一门统计课程结束,我心里一直比较迷茫,这就上学了,我要学什么呢?以前上研修班的时候,我们有个共识,课堂上哪怕只有一句话的收获,也就值得为此所付出的成本;而上学呢,我肯定不是拿这条来衡量自己的“成本”了,那我究竟要学什么呢?从教授讲到思维训练,讲到批判性思维开始,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一点什么,当堂课结束后我感觉终于厘清了思路。

  

    学习EMBA,这是一项投资,投资的评价要面向未来。首先我是希望未来可期,这是上学的第一个目的;在上学的过程中,通过思维训练,将我已有的具体经验内化为理论的一般知识,真真正正将知识变成“学问”,这是上学的第二目标;教授讲到“教学相长”,我也期望自己能够在诸多老师的引领下,重整自己所学、所思、所获,重塑自己的知识框架,能在工作中、生活中加以分享,惠及他人,终不枉上学一场,这是上学的第三目标。这样的目标可能不够远大,只希望自己时时不忘,坚定求学方向,踏实走好每一步。


    写到这里,对教授颇多感激,人生总会有许多对方向的抉择,关键的时候,有人指路,无异于找到了捷径。四天课程结束之后,对经济学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当然这远远不够,终身学习才是我们需要践行的,也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有无数的具体经验,而经济学理论知识又太抽象,中间缺乏一座桥梁,教授及其所讲,该是这当之无愧的桥梁。就像于我,助我厘清了方向。


    又想到了教授治学的态度,不说临课前还在修改讲义的勤勉,就说讲义上,“进阶”材料的设计,总让我感觉意犹未尽,我又想到,如果我们交付工作成果时,能有老师这样的“进阶”设计,是不是会有意外之喜呢,这样的启迪于我来说在课堂上是比比皆是。四天课程结束了,我相信这只是师生情谊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