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德国产业和学术界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希望通过融入虚拟制造及智能制造,使传统的制造业发生革命性改变。为了赢得新一轮的世界竞争,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也出台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那么中国与美、德相比有怎样的竞争力基础的差异性,中国应该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优劣势的情况下寻找符合自身状况的工业振兴道路。 
于2015年8月15日,华工管理论坛特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以《工业4.0/工业大数据与创新转型的新思维》为题,为大家介绍「工业大数据与主控式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讲述如何由客户需求端思考跨领域整合创新服务模式、创造产品使用附加价值及永续服务收益。 
论坛中,李杰教授提出“蛋黄蛋白理论”,提出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是创新应用的涵义,强调引导产品创新的,不是通过去找需求,而是去找GAP空缺,充分的挖掘产品的价值。这种创新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需求,而是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思考该赋予新产品哪些功能,并以突破性的创新研发技术完成该项新产品雏形,接着才将之推至消费市场。 李杰教授希望倡导的工业4.0思维是:通过分析数据,预测需求,预测制造。大数据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看问题的方式;大数据本身不重要,信息量和创造价值的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大数据只是一个现象,只有真正分析利用了,才会有价值。 
接着,李杰教授通过利用工业大数据进行价值创造的典型的国内外实践案例,与现场观众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主动式创新工具应用总结,转型提供服务化产品不是凭空跳跃的改变,而是以自己现有的核心产品与技术为中心,向外延伸相关配套服务;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亦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单向的商品,而是会与外部相关信息连结的产品及服务组合。
论坛现场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现场的华工学员校友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企业家们都踊跃提问,大家都对“工业4.0/大数据与创新转型新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李杰教授期盼中国的制造业要迎头赶上的话,也是需要用主控式创新的思维方式,预测性制造的制造方式,来重新思考如何转型。把做蛋黄的经验转移到做蛋白上,这样,中国制造业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