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年,年少轻狂的我因本科志愿填报出现重大失误,没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成为我这辈子一大憾事。工作多年后,随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沉淀,心智逐渐成熟,我不断探索个人的人生价值,发现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而这就需要持续地学习。
早在2018年就想报考MBA,希望通过继续深造学习,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但当时因工作调动缺乏备考条件而放弃。直到2021年,疫情对于各行业冲击非常严重,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开始步入“寒冬”。虽然当时还没“寒气”逼人,但大环境让我危机感拉满。就如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雷军所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经济不景气时只会越来越卷,赢家往往都是赢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操盘手的个人综合能力。所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在8月底毅然决定要去考研!
决定考研后,我有两个核心疑问点:一是我要报考哪所大学;二是我要报考MBA还是EMBA项目。我曾不断向自己发问,但每一次的答案都让我更加确定:选择华工、选择EMBA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我选择华工EMBA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 我的工作经历主要在汽车行业及互联网行业,从职业发展角度看选择理工科大学更加适合;
●经本人研究分析,华工EMBA项目在师资、课程、前沿技术探索和企业实践等方面都拥有着扎实的资源沉淀,有利于个人在未来学习和事业道路上的持续发展;
●华工EMBA教育中心的赵老师非常亲切耐心,在备考和报考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而且华工务实的学风给我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踏实感,也使我更加坚定报考华工EMBA的决心。
众所周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我感觉除了学霸,对于离开校园多年的普通人来说,考研必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例如我,便是“二战”上岸的考生。
2021年8月底,我报了辅导班开始备考。当时我第一次接触提前面试,消耗了非常多的时间用于材料准备,导致笔试准备时间不足。虽然我当年提前面试成绩优秀,但笔试分数没有达到国家线,在那年遗憾错过了华工。
2022年4月,我依然在纠结是否要坚持“二战”。经历“一战”的我深知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尤其是“二战”在心理上会使我更加煎熬。但打心底我是不服输的,“一战”失利只是缺乏备考经验,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华工。“二战”,给自己一个交代,全力以赴背水一战。
但生活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疫情”之下,工作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封控带来的出行受阻、家里老人的因病离去......种种状况,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有多难。我明白放弃那一瞬间是轻松的,但坚持下来的同学一定都很酷!感谢那一年拼尽全力的自己,最终得偿所愿,以总分210分(管综145分、英语65分)及提面优秀的成绩,成功上岸,成为华南理工大学2023级EMBA大家庭中的一员!
前面说了很多的苦与难,但经历两次备考的我还是很有收获,希望能够分享给未来报考华工EMBA的同学们:
●要站在命题者的高度思考这门考试的价值。实话说上午的管综考试3个小时,肯定是不够时间全部完成。但换个角度看,在有限的资源下面,学会取舍,将优势科目分值最大化,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组合,才是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轻易怀疑自己,一定要参加考试。当你写完答卷那一刻,已经战胜了很多人!
●不要过度神化考研的作用,也不要把考研、读EMBA当做自己全部的生活,甚至是逆天改命。我们应该回归初心,专注于简单的读书学习,尝试改变,突破舒适区。
对于开学后的EMBA学习生活,我满怀期待。在开学前华工EMBA教育中心已经组织了新生接力跑、羽毛球赛等活动,让我有机会提前认识了很多比我优秀却还比我努力的新同学,还有华工EMBA户外协会“戈17”、“戈18”的师兄师姐们。期待与华工EMBA同学们共聚华园,一群人学习,一群人进步,一群人走得更远!
珍惜当下,享受学习,未来将无限可期!
——2023级EMBA苏维聪
图文:苏维聪
编辑:梁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