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办学源远流长,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管理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 教育部学科评估 A-;
工商管理学: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教育部学科评估 B+。
连续五次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全国前10%。
2024年经济学与商学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成为学校第16个ESI前1%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扎根教学科研,与工商企业界和政府部门联系密切、合作广泛,同时在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方面具有很强实践经验与能力的师资队伍。
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办EMBA教育的30所高校之一。二十余年来,华南理工大学EMBA秉承“厚德尚学、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充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科、区位和品牌的优势,精选全球优秀师资,以前瞻的课程设置,为学员构建系统、前沿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助力学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学校深厚的理工科优势,精心构建"IBMGPT"管理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尖端科技,携手龙头企业开展案例研学,培养“商业思维+科技素养+产业洞察”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行业领袖人才。
聚焦本土企业案例与实战项目,通过企业咨询诊断、实战课堂、企业参访等沉浸式、场景化教学,深度剖析学员企业发展痛点,强化"理论认知→实践运用→创新突破"完整闭环,全方位提升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培养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同时,引入全球知名商学院的优质合作模块及海外游学项目,助力学员拓展全球化视野,抢占全球竞争先机。
开创性构建"高校科研+企业需求+资本赋能"三元协同模式,充分联动学校校友网络,打造跨领域的产、学、研、投资源整合平台,促进学员与校友之间的深度联结与协同创新,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共创。
华南理工大学EMBA创新性地构建了IBMGPT知识体系,涵盖了人文素养、商学精要、管理核心、全球视野、创新实践、科技前沿六大模块。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有机嫁接中国本土化商业案例与华南理工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系统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塑造学生的战略领导力、颠覆式创新力以及资源整合力。

注:以上课程列表仅供参考,具体课程以2026级培养方案为准。
华南理工大学EMBA教育团队是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授课老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理论功底深厚,而且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国商业课题有独到研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以上企业仅为部分代表,排名不分先后
符合面向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报考资格者,可参加内地(祖国大陆)面向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
学员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工商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颁发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员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向学校提交学位申请,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人民币41.8万(两年学制,20.9万/生·学年)
包括听课、资料、翻译、素质拓展等相关费用。
不包括上课期间食宿、企业考察及出国学习期间的交通与食宿费用。
华南理工大学EMBA设置了覆盖面广、金额丰厚的奖学金,包括:
赋能奖学金:区域扶持奖、产业助推奖、成长赋能奖、科技创新奖、木兰精英奖、学无止境奖;
笃行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卓越实践奖、华园助力奖
*点击标题可切换栏目
| 批次 | 网上报名 截止时间 |
下载体验营 通知书时间 |
体验营时间 |
|---|---|---|---|
| 第一批 | 7月16日 15:00 | 7月17日 12:00 | 7月19日 |
| 第二批 | 8月27日 15:00 | 8月28日 12:00 | 8月30日 |
| 第三批 | 9月17日 15:00 | 9月18日 12:00 | 9月20日 |
| 第四批 | 10月15日 15:00 | 10月16日 12:00 | 10月18日 |
| 时间 | 主讲嘉宾 | 公开课主题 |
|---|---|---|
| 7月19日 | 万良勇教授 | 股票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践 |
| 8月30日 | 李志宏教授 | 稳定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 9月20日 | 刘思源教授 | 人机共生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与应用实践 |
| 10月18日 | 张振刚教授 |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