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
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
有机电催化转化,是利用电催化的手段,通过催化剂与有机分子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有机物转化反应的过程。因为与传统有机反应相比具有高效绿色的优点,近几年来有机电催化转化在能源,环境,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发展。我们课题组近期在有机电催化转化方向开展了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气体小分子耦合的有机电催化合成”、“亲核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及“生物质平台衍生物的转化升级”等几个方面。研究工作首次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电催化技术将惰性分子(CO2与N2)耦合转化为有机分子;揭示了亲核有机分子在镍基催化剂上的“氢缺陷循环”机理, 揭示了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中的非电化学过程,解析了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反应路径并用以设计高附加值目标分子;设计了系列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绿色转化。这些工作对于进一步扩展有机电催化反应底物,明确催化机理,实现有机物定向转化合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月6日(星期三)下午14:30—15:30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逸夫工程馆105会议室
王双印,湖南大学教授,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与电合成,主要研究成果:开辟了电催化剂缺陷化学方向,首次实现了CO2与N2的电催化偶联,首次实现了电化学双极产氢,首次构建了集成式热催化-电催化中温耦合体系。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Nature Chem.,Nature Catalysis,JACS,Angew.Chem.,Adv.Mater., Chem等期刊,总引用40000余次,H指数110,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侨届贡献一等奖、青山科技奖。
中文授课
合成气催化转化与二氧化碳弱氧化剂的化学利用
1月6日(周三)下午15:30—16:30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逸夫工程馆105会议室
刘忠文,教授,长期从事C1化学化工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选择性调控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反应工艺及催化剂设计、CO2作为弱氧化剂利用的新工艺和催化剂工程及燃料电池车载制氢关键技术等。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本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其中授权20余件。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奖励。现任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化学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等。
中文授课
以上讲座无须报名,感兴趣的同学可按照讲座信息准时参加。
信息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编辑:梁宇雯